趙少康批蔡英文對團團離世默不吭聲 將帶來什麽影響??
趙少康批蔡英文對團團離世默不吭聲 將帶來什麽影響?? 时间:2025-07-05 14:10:34
大家好,最近大家比較關注##趙少康批蔡英文對團團離世默不吭聲方麵的信息,小編今天收集了一些這方麵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希望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哦。
摘要:中國台灣網7月8日訊 據台灣“中時新聞網”報導,美國白宮印太協調官坎貝爾日前標明,美方不支撐“台獨”,且在對台業務上有必要“堅持平衡”,這攸關觸動國際局勢的台海平和安穩。對此,台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認為,這
大致內容:
中國台灣網7月8日訊 據台灣“中時新聞網”報導,美國白宮印太協調官坎貝爾日前標明,美方不支撐“台獨”,且在對台業務上有必要“堅持平衡”,這攸關觸動國際局勢的台海平和安穩。對此,台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認為,這是美國給“台獨”的當頭棒喝,請蔡英文不要再騙選票。趙少康昨日在交際媒體發文標明,美國一向不支撐“台獨”,但因為中美關係改動,比曾經更嚴重且競賽,給民進黨當局及“台獨”人士帶來一些幻想,認為美國會趁機煽動“台獨”、支撐“台獨”。趙少康直言,當美國都清楚表態時,蔡英文還能裝瘋賣傻嗎?趙少康批蔡英文對團團離世默不吭聲究竟是怎樣一回事,跟從小編一起看看吧。
不再對遺像發誓?民進黨托言拔掉“肉中刺”,切香腸式“去孫中山化”
來源:環球時報
【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】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6周年留念日。但在10月28日,台灣的民進黨卻搞出一個“發誓法令”修正案,要求未來公職人員就任時,不用再向孫中山遺像行禮。其實,自民進黨2000年上台以來,在大力推進“去蔣化”的一同也在推進“去孫中山化”,而這些都是其“去中國化”的一部分。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851701" align="aligncenter" width="1200"][/caption]
提案要求不再對遺像發誓
據台灣“中央社”28日報導,台現行“發誓法令”第5條規則,發誓應在就任任所或上級機關指定的地址揭穿進行,由發誓人肅立向孫中山遺像,舉右手向上伸直,手掌鋪開,五指並攏,掌心向前,宣讀誓詞。而民進黨“立委”林楚茵等人本周提案修正“發誓法令”,若修法經過,未來公職人員就任將不用向孫中山遺像發誓。林楚茵宣稱,發誓不是遵守特定首領,此舉已不契合台灣政治開展現況。
國民黨黨團質疑稱,這是民進黨“滅蔣”後再將鋒芒指向孫中山先生的詳細例子,更有意打著“台灣主體”認識大旗操弄認識形態,黨團將對立究竟。在10月28日的“立法院”會議上,國民黨黨團提議將林楚茵的提案退回程序委員會從頭提出,在場“立委”沒有貳言,因而該提案被退回。國民黨“立委”曾銘宗標明,台當局官員不向孫中山遺像發誓,“這沒有道理,也不合適”。
孫中山生前與台灣結下了不解之緣,曾四次到過台灣。第一次台灣之行時間比較長,曆時44天,他在台北指揮了“惠州起義”,還與興中會台灣分會的同誌經常觸摸,播撒革新的火種。第2次是1913年發起“二次革新”發兵討袁失利後,孫中山遭到通緝,同年8月在日本友人的幫助下,他搭船從福建馬尾抵達基隆。在台北期間,孫中山下榻在一家叫“梅屋敷”的旅館,並在這兒接見了在台的老同盟會員。孫中山第三次到台灣是在1918年6月,由汕頭取道台北赴日本。因為日本殖民當局的阻遏,他僅在台北住了一夜,次日即脫離。孫中山先生終究一次台灣之行,是1924年11月生病北上途經台灣基隆,但沒有上岸。
許多台灣民眾對孫中山抱有深沉情感。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,消息傳到台灣後,其時的《台灣民報》宣告社論《哭望天邊吊巨人》,台灣學生寫下挽聯:“三百萬台灣剛醒同胞,微先生何人領導?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,舍我輩其誰分管!”兩天後,台北愛國社團招集悼念活動,5000多市民冒雨參與。國民黨到台灣後,島內的公家機關、校園等正式場所都會掛孫中山遺像,台灣各地還有許多公園、路途、修建以“中山”進行命名,比方日本殖民時期台北的公禮堂,就改稱“中山堂”。1972年,台當局在台北市信義區仁慈路上修建了莊重的孫中山留念館。每年他的誕辰和忌日,全台各地都要安排大規模留念活動。
托言拔掉“肉中刺”
可是陳水扁上台後,為了趕緊推進所謂的“去中國化”,開端在孫中山身上做起了文章。一方麵竭力把他描繪成“國民黨的孫中山”,以此激化“省籍對立”;另一方麵對留念活動逐步下降標準。2006年,陳水扁緊迫叫停孫中山誕辰留念活動。次年6月,台“客家委員會”又經過決議,把各級機關校園隨同孫中山遺像一起懸掛的遺言拿下來。至於遺言“被拿下”的原因,有台媒言必有中地指出,“餘努力國民革新凡四十年,其意圖在求中國之自在相等”裏的“中國”兩字,無疑犯了民進黨的“大忌”。
在馬英九時期,“台獨”分子針對孫中山的動作也沒有中止。2014年2月,“獨派”集體“公投護台灣聯盟”發動200多人到台南市湯德章留念公園,以“實地測驗孫中山銅像基座的安全強度”為由,登上約三層樓高的銅像,用兩條粗繩套住銅像脖子,並噴灑油漆。隨後在支撐者高喊“轉型正義不能等”等口號聲中,十多人合力拉繩把600多公斤的銅像拉倒。一些人乃至狠踩銅像頭部,擺出成功手勢攝影。
蔡英文2016年上台後,隨即宣告取消遙祭中山陵的典禮。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宣稱,此舉是為了“去封建化”。台灣《中央日報》網絡報辯駁稱,“轉型正義”是針對“威權體係”的不妥作為予以揭穿、究責、平反、補償的辦法,但孫中山先生與1949年今後國民黨的“威權體係”何關,又與“轉型正義”何關?一同,他對民主的尋求不容置疑,“把這樣一位為尋求民主的人士視為封建的標誌,真的是不知所雲”。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851703" align="aligncenter" width="1080"][/caption]
有言論分析稱,民進黨視孫中山為眼中釘、肉中刺,是因為他關於樹立一致中國的建議與民進黨的“台獨”黨綱南轅北轍。他曾標明,“中國如不能克複台灣,即無法立於大地之上”。孫中山在談到一致問題時指出:“中國是一個一致的國家,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前史認識中,正是這種認識使咱們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,盡管它曩昔遇到了許多破壞的力氣”。
恐從教科書上消失
與推倒銅像等動作比較,在教科書中大刪有關孫中山的內容,影響更為深遠。在台灣學界,對孫中山領導的“辛亥革新”的界說分為狹義和廣義,前者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,廣義則往前推至1894年興中會建立。
台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分析曩昔5個版別的台灣初中前史講義稱,1964年的講義以兩章17頁篇幅,超越6000字出現“辛亥革新”布景、進程、成果,推重孫中山的革新成果,到了1983年縮為1章10頁,但仍有2497字。李登輝就任後是“分水嶺”,1994年的初中前史講義,“辛亥革新”內容再砍半,之後的狀況更不勝。2012年版別廣義隻剩472字,狹義僅剩212字;2020年廣義隻剩364字,狹義剩139字。這直接導致島內學生對“辛亥革新”一知半解,當然談不上建構史觀,更不或許對這段前史有任何敬意或認同。吳昆財說,前史十分重要的是以“人”為概念,“現在教科書裏孫中山卻聊備一格了”,把他當作外國人。“中廣”董事長趙少康曾泄漏,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說他女兒不知道嶽飛是誰,直言現在中學生不知道嶽飛、孫中山正是民進黨當局故意“去中國化”的成果。言論憂慮,“孫中山”三個字或許將從台灣前史講義“完全消失”。
有島內言論分析稱,綠營繼“去蔣化”之後又推“去孫中山化”,是妄圖以“文明台獨、思維台獨”的做法,以便終究走向“台獨”。還有分析稱,孫中山是兩岸前史和情感的重要聯合人物,民進黨“去孫中山化”恐怕會對推進兩岸溝通形成負麵影響。台灣中華民族開展基金會董事朱甌曾標明,“台灣人如果真的忘記了孫中山,忘記了先生尋求民族複興、國家富足的巨大理想,就太愚笨了!”
拜登政府當頭棒喝 趙少康:蔡英文,你究竟支不支撐“台獨”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851706" align="aligncenter" width="600"][/caption]
台資深媒體人趙少康。(圖片來源:台灣“中時新聞網”)
中國台灣網7月8日訊 據台灣“中時新聞網”報導,美國白宮印太協調官坎貝爾日前標明,美方不支撐“台獨”,且在對台業務上有必要“堅持平衡”,這攸關觸動國際局勢的台海平和安穩。對此,台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認為,這是美國給“台獨”的當頭棒喝,請蔡英文不要再騙選票。
趙少康昨日(7日)在交際媒體發文標明,美國一向不支撐“台獨”,但因為中美關係改動,比曾經更嚴重且競賽,給民進黨當局及“台獨”人士帶來一些幻想,認為美國會趁機煽動“台獨”、支撐“台獨”。坎貝爾的清楚表態對民進黨當局及“台獨”人士是一記當頭棒喝,有醍醐灌頂的正告作用。
趙少康提示,美國玩的是“十分風險且奇妙的平衡遊戲”,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,台灣連下場陪玩的本錢都沒有,隻能任人擺布。最怕台灣的無腦無良政客認為局勢改動,幻想自己已從場邊觀牌的小弟,變成可以上場叫牌的大哥,那就真會害慘台灣。
趙少康直言,當美國都清楚表態時,蔡英文還能裝瘋賣傻嗎?李登輝、陳水扁都說過“台獨”不或許,已然不或許,就清楚標明,何須裝腔作勢,讓台灣墮入風險傍邊?騙騙選票的手段不或許永久玩下去,且蔡英文有職責也有責任說清楚講理解主不建議、支不支撐“台獨”,台灣的2352萬人民有權利也有必要知道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的情緒及情緒,“蔡英文應該大聲標明:我也不支撐‘台獨’”!(中國台灣網 吳怡)